《高勝算決策》心得重點摘要分享
我剛看完采實文化2018年11月7日剛出版的新書《高勝算決策》,作者安妮.杜克為賓州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,在因緣際會下成為德州撲克玩家,甚至拿下多次比賽冠軍。這本書並不是要教你如何玩撲克,而是將"做出高品質決策"的技巧應用在金融投資、商場上、生活中。
提供幾個我覺得不錯的讀後心得重點和大家分享(我僅寫與投資相關的部分):
1. 投資人常犯「結果論」的錯誤,也就是把最後的虧損視為錯誤的決策、而獲利就是正確的決策。事實上,好的決策也可能在運氣不佳時導致虧損的結果,但不能因此否定原本的決策流程和方法。
2. 必須留意「結果不差的錯誤決策」、「結果不佳的合理決策」因為在結果論下往往會對自己的決策系統產生不良的影響──前者助長了自己不良習慣,後者可能摧毀原本好的模式。
3. 「反射思維」幫我們解決了生活上的各種簡單的事情,但「審慎思維」才能幫助我們做出複雜的決策。可惜負責人們「審慎思維」的前額葉皮質層常負荷過度,只好將許多事情交給負責「反射思維」的小腦、基底核、杏仁核去自動而快速處理,以紓解壓力。
4. 投資市場中,許多散戶會虧錢,在於面對壓力或緊張時,讓「反射思維」主導了決策而缺乏深思熟慮。然而,下注、加注、不下注、蓋牌、跟進,老手確實有一套可以有較高勝算的方式,並在長時間導致較佳結果(但短期因拿到好牌或壞牌的運氣因素,未必每次都會有好結果。)
5. 要勇敢的擁抱「我不確定」儘管學校教育讓我們習慣性認為回答「我不確定」或「我不知道」就是表現不好的學生,然而,在真實生活中的諸多決策,認清自己處於不確定下,就可以避免嚴重錯誤或虧損。
6. 要養成求真的習慣,從不同視角看事物,以更接近事實真相。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同伴制,透過求真團體改善決策品質。然而,必須透過制定規則與獎勵,才能強化決策的品質,而非淪為同溫層的集體迷思。(P.S. 橋水基金內部就是建立了一個類似棒球卡的「創意擇優」機制與開誠布公的討論環境)
7. 要減少非理性行為造成的損失,就要預先設定好一定的障礙,來減少非理性行為被執行。(P.S. 這就是我常說的防呆機制,包括單一國家部位上限50%、單一持股上限10%、高水條款以及強制減碼措施、以及單日部位調整比例的上限。)
願紀律、智慧與你我同在!
💕對此貼文按讚、留言、公開分享者,2018/11/16(五)20:00將抽出3位獲贈此一新書喔!